杨靖宇将军纪念馆
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的基本概况
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包括纪念馆和故居。杨靖宇将军故居建于1966年,位于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今驻马店市驿城区)。故居占地10亩,有主房4间和东西厢房各3间,建筑面积600平方米,院中有杨靖宇将军1927年亲手种植的槐树。纪念馆建于1994年,1995年1月16日开馆,位于驻马店市区南6公里,107国道东侧2公里处,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馆名。纪念馆占地50亩,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大门、铜像浮雕广场、柱廊、将军生平事迹陈列厅、遗容室及碑廊组成。陈列厅共展出图片400余幅,文物120余件,从将军出生到为国捐躯,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将军辉煌壮丽的一生。
1986年11月杨靖宇将军故居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9月杨靖宇将军故居被河南省民政厅、财政厅列为河南省首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
1997年杨靖宇将军纪念馆被河南省委宣传部、团省委命名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10月被河南省委宣传部、省人事厅、省文化厅、省民政厅评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示范单位”,2005年11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示范基地”,2006年10月又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9年11月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长春、朱镕基、李克强、马万祺、彭珮云等都来此参观、视察并题词。
纪念馆自2009年起开始免费对外开放以来,平均年接待参观人数30余万、参观团体数百个,很好的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为树驻马店良好形象做出了较大贡献。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驻马店市高度重视历史人文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作为杨靖宇将军故里,为更好的弘扬靖宇精神、倡导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驻马店市于2016年4月启动了对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改扩建工程,该项目位于驻马店市驿城区靖宇大道与白桥路交叉口东南侧。总占地面积100147平方米(150亩),建设内容包括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游客中心等建筑和公园绿地等。其中纪念馆占地面积约70亩,建筑面积19500平方米,陈布展面积7000平方米,按照国家一类博物馆舍建设规范,预计具备年接待500万游客的能力。公园绿地占地约80亩,包括水系、微地形和休闲广场等内容,为市民、游客提供休闲娱乐场地。
杨靖宇将军纪念馆项目总投资4.3亿元,已列入中心城区PPP项目。该项目2017年11月已开工建设,预计 2019年12月完成。建成后将大大丰富展示内容、拓展教育手段、提升教育基地功能,使之更好地服务大众,资政育人,将成为驻马店市一座重要的城市地标和精神高地。
杨靖宇将军纪念馆讲解词
在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杨靖宇。他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名字从抗日战争时期到现在乃至将来始终是一面光辉的旗帜,他的英名将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杨靖宇将军事迹陈列馆共有四个展厅和一个临时展厅。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28年到信阳化名张贯一,1929年到东北,1932年他开始使用杨靖宇这个化名。他历任确山县农协会会长、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委员。到信阳后担任信阳县委书记,到东北后担任哈尔滨反日总会会长、哈尔滨市委书记、南满省委书记、东北人民革命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1934年当选为中共七大准备委员会委员、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省蒙江县三道崴子与日军作战中壮烈殉国,时年35岁。
1905年2月13日,杨靖宇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乳名顺清。5岁时父亲病故,他的母亲非常坚强,带着他和不满周岁的妹妹寄居在二叔家中生活。7岁那年,他的母亲不惜忍饥挨饿,坚持把他送到本村私塾学习。1918年转入李湾村信仪小学,1920年杨靖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第一高等小学,也就是现在的靖宇小学。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撰写的两篇作文《与友人论修学方法书》和《战区灾民生还时之感想》,当时杨靖宇只有十几岁,但整篇作文却透露出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1923年杨靖宇考入开封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同年加入了李大钊、罗章龙等人组织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5年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在声援五卅惨案的运动中,杨靖宇在火车站的街口慷慨演讲。
1926年杨靖宇奉学校党组织命令回确山开展农民运动,以配合北伐军进入河南。杨靖宇回到河南以后,首先争取和改造枪会组织,当时的黄枪会首领徐耀才把枪会的指挥信物七星剑赠给了杨靖宇,从此确山县以北的所有枪会全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2月15日成立了确山县人民协会,杨靖宇任会长。3月17日杨靖宇、张家铎做出决议,决定发动确山农民暴动杨靖宇任总指挥。4月4日杨靖宇率领十路大军攻打确山县城,活捉了县长王少渠,歼敌200多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确山农民暴动。4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将上书革命先锋的锦旗增给确山农民协会以表彰确山人民在北伐战争中做出的贡献。4月24日民主产生了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杨靖宇为代理主席,当时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马县长,那时他才22岁。5月下旬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到驻马店视察工作,杨靖宇向周恩来详细汇报了确山县农民暴动的情况,受到了周恩来的高度赞扬。6月1日杨靖宇组织广大群众在东关大操场举行了庆祝大会,热烈祝贺北伐军攻克郑州、开封并挥笔写下了气势磅礴的巨副对联:庆今日克服郑汴澄清黄河水,祝它年直捣幽燕扫尽长城灰。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分别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紧要关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势力的总方针。在大方针的指引下,河南省委决定由杨靖宇任总指挥,举行刘店秋收起义。11月1日凌晨4点,杨靖宇李鸣歧在刘店起义,打响了我国北方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并全歼了盘踞在刘店的李广化反动民团,从此揭开了河南土地革命的序幕。在当日的祝节大会上,成立了中共确山县委,杨靖宇为军事委员。11月3日成立了河南第一个苏维埃政权___确山人民革命军。之后杨靖宇率领确山农民革命军开辟了以刘店为中心,东到韩庄,北到水屯,南到明港,西到乐山方圆一百多公里的广阔区域。不幸的是杨靖宇在王楼战斗中腿部受伤,被送往外地疗伤。1928年杨靖宇没等伤就和省委派来的任作民同志一起领导了二次暴动。1928年4月杨靖宇被派往信阳工作,任县委书记,化名张贯一。临行前,他去郭庄看望在次避难的母亲和妻儿,没想到女儿已经出生5天了并且还没有取名字,杨靖宇想想自己参加革命以来,他和家人每天都过着东藏西躲的日子,就给女儿取名马躲,次日凌晨杨靖宇告别亲人,谁知此次离别竟成永别。
1929年3月,杨靖宇被调到开封,在中共河南省委工作。他先后代表省委到洛阳、永城巡视指导工作,其间他三次被捕,都因无证无据而释放。7月杨靖宇被派往上海训练班学习,当时他和主持工作的刘少奇,李立三等中央领导同志相处了一段时间,受到了他们系统的理论教育,这为他以后到东北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海训练班学习以后,杨靖宇被派往东北工作,时任满洲省委书记的刘少奇同志随任杨靖宇为抚顺特支书记。杨靖宇到任后,积极领导工人罢工,使抚顺一向被敌人破坏的党组织很快的恢复起来。不幸的是由于叛徒的告密杨靖宇在欢乐园的福合客栈被埔入狱。在狱中杨靖宇大义凛然,慷慨沉词,敌人什么也没有得到,最后以违反治安条例判处一年半的徒行,并把他转押到奉天第一监狱,也就是现在的沈阳。1931年日本发达了9.18事变,由于将介石的绝对不抵抗政策,使东北很快沦陷,杨靖宇被党组织营救出来以后,带着酷刑流下的满身伤痕随即又投入到抗日战争中,随任东北反日总会会长、哈尔滨市委书记。1932年杨靖宇被派往磐石海龙巡查工作,化名杨靖宇,他首先找到磐石中心县委和磐石游击队,力劝他们“不要做没有油的灯芯”,并把磐石游击队和海龙游击队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和第37军海龙游击队。在杨靖宇的领导下,南满游击队粉碎了敌人的四次围剿,并长创建了红石拉子和玻璃河套两块抗日根据地。
1933年南满一.二六指示信决定把南满游击队扩建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9月18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宣告成立,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为了进一步扩大抗日游击区域,10月27日杨靖宇带领部队强渡辉发江,挺进东边道,七袭邵本良,从而使南满地区的抗日烽火更加旺盛,而杨靖宇也更被南满人民拥护和爱戴。
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杨靖宇当选为执行委员。独立师的赫赫战功信服了东边道十六支义勇军首领,他们纷纷找到杨靖宇,要求加入抗日联军。
1934年2月21日,杨靖宇在江南成立抗日联合总指挥部,杨靖宇任总指挥。在当时的游击区内,有不少的朝鲜战士,杨靖宇不仅和他们亲密合作,而且还互相帮助。
1935年8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表彰了杨靖宇、罗章龙等抗日在最前线的英雄们,在《八.一宣言》的鼓舞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和第二军在那尔轰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各自为战的局面。
1936年,杨靖宇当选为满洲省委书记,将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4月杨靖宇和魏拯民在金川河里再度会师,将东北抗日联军一,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任总总司令兼政委,金日成任抗联一路军第二军第六师师长,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使全国的抗日统一战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1937年,日本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杨靖宇率领东北抗日联军接连发表了《为响应中日大战告东北同胞书》呼吁东北人民同仇敌忾, 团结起来共同抗日。接着又亲自签发了《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布告》,这一布告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1937年12月12日杨靖宇当选为中共七大准备委员会委员,这是他一生最高的职务。
1938年6月一师的师长成斌在敌人的高官厚禄的引诱之下激御投降,为应付成斌叛变后出现的不利情况,杨靖宇在老岭召开了会议,并成立了少年铁血队,取得了长岗大捷。据材料记载从1938秋到1939年,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取得了一连窜的辉煌,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落者。
1939年冬,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发动太平洋战争,决定对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进行冬季大讨伐,使东北抗日联军陷入了极度艰苦的抗战时期。
1940年2月15日,杨靖宇身边只剩下七名战士,2月16日杨靖宇身边还剩下6名战士,并且已经有4人都受了伤。为了保存革命的实力,杨靖宇决定分开走,由黄生发带领3名伤员突围到密营养伤,杨靖宇带领警卫员朱文范、聂东华继续前进,以便同二方面军会合。2月18日,跟随杨靖宇的最后两名战士也牺牲了,在以后的几天里,杨靖宇一个人辗转与茫茫林海雪原,渴了就吃几口冰雪,饿了就吃点树皮、棉絮、草根充饥。
1940年2月22日,杨靖宇只身一人在吉林省蒙江县保安村前的一个四面透风的地抢子里度过他人生的最后一夜。2月23日午饭后,杨靖宇遇到保安屯牌长赵廷喜及农民孙长春、辛顺礼、迟德顺上山打柴,杨靖宇看他们像地道的农民,就告诉他们自己就是抗联司令杨靖宇,并向他们了解敌情,同时还向他们宣传抗日救国的真理。最后杨靖宇给他们120元钱,叫他们下山给自己买一些衣服和粮食。赵廷喜他们下山时正巧碰到了特务李正新,在李正新的再三盘问下,赵廷喜向他说出了实情。这个求荣卖国的汉奸立即报告给了濛江县警务科。 最后日寇以东边道高官相许,利劝投降,但回答敌人的只有愤怒的枪声。
杨靖宇殉国以后,敌人残暴地用铡刀铡下他的头颅,抛开他的腹部当发现杨靖宇的胃中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而没有一粒粮食时,在场的日本强盗万分震惊,同时也被深深地感动。杨靖宇走了,但他那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以及为之苦战奋斗的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却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华优秀儿女,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1946年,应蒙江县人民的要求蒙江县将改为靖宇县,这是当时的易名布告及流传东北有名的民谣。
1958年举行了公祭安葬大会,这是恭送遗首尸骨拍摄的照片,这是我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敬献的花圈及朝鲜著名领袖金日成向杨靖宇敬献的花圈。
这一组照片是1980年杨靖宇殉国40周年纪念大会照片,他的女儿参加了纪念大会,1990年举行了杨靖宇将军殉国50周年纪念大会,他的两个孙子马继志,马继民参加了纪念大会,这两次都是在将军殉国地举行。
1995年1月16日,在这里隆重举行了杨靖宇将军诞辰90周年纪念大会
2005年2月17日在这里举行了杨靖宇将军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同时河南省红色旅游也在这里启动,出席领导有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等及杨靖宇将军的后代。
这几组照片是全国各地纪念杨靖宇将军的建筑标志,这一幅是杨靖宇将军后代的全家福照片。
杨靖宇将军牺牲了,仅仅活了35岁.在这35年中,他用言与行,火与血,为中国人民塑造了一尊英雄的形象。他为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英名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